梅卡曼德與華為、寶鋼等共同入選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故事匯》欄目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
2025-02-21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
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個視頻
把這三個問題說清楚了
人民日報經濟宣傳融媒體品牌欄目
《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第二期上線
讓我們跟隨鏡頭
通過幾個故事深入了解
新質生產力
這個全新和鮮活的概念
給機械臂裝上
“眼睛”和“大腦”
穿梭自如、上下揮舞、自主運轉……
在自動化工廠里
機械臂被裝上“眼睛”和“大腦”
成為生產制造的好幫手
“未來,基于Mech-GPT
通用多模態大模型
哪怕是沒有技術基礎的人
也可通過對話來指揮機器人完成動作
機器人將像手機一樣
成為人人可用的智能幫手”
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邵天蘭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王一鳴表示
智能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催生人機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
實現制造過程的
全要素全環節動態感知、
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控制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地下900米
“智”取“烏金”
你知道嗎?
在地下900米的煤礦井下
最多的不是工人
而是攝像頭
在山東能源集團
平均每個礦井的攝像頭
超過800路
在井下作業區域
視覺識別技術正在替代
傳統的“人盯人”
人工智能技術
成為24小時值守的“安全員”

以前煤炭常被比作“烏金”
而如今和煤炭一同被淘出的
還有海量數據
華為油氣礦山軍團
副總裁蔣旺成舉例稱
比如,洗選煤工藝和技術參數
防沖卸壓場景作業視頻
這些數據為大模型訓練提供了素材
提高了模型泛化能力
優化了業務流程

王一鳴指出
數據具有高流動性、
低復制成本和報酬遞增特征
數據參與到生產要素配置中
在不增加傳統要素投入情況下
實現更高效的產出
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
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國鋼,是拼出來的!”
一塊鋼板的減碳之路
屋外環境鳥語花香
屋內機器人24小時待崗
不同于人們印象中
“傻大黑粗”的傳統鋼廠
在寶鋼股份的冷軋“黑燈工廠”
有超過一半的產能
用于生產低碳排放汽車板在內的
新一代汽車用鋼

“中國鋼,是拼出來的!”
寶鋼股份汽車板技術服務
首席工程師鮑平表示
采用全廢鋼電爐冶煉技術路線生產的
超低碳排放鋼試制成功
全流程可實現減碳約60%
“新質生產力不止出現在新興產業
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深度轉型
同樣能夠成為
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王一鳴指出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求變
也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
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的戰略選擇
解讀發展故事 感悟思想偉力
人民日報《高質量發展故事匯》
敬請繼續關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